发布于:2024-12-27 02:20:30 来源:小9直播苹果下载 点击量:14次
到“十四五”末,全市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超过3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超过35%。到2035年,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0万人今年4月,烟台市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烟台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建议》(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加大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力度、拓宽职业技能发展渠道、推动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强化技能人才保障激励等方面入手,确定了技能人才政策的“黄金十四条”,激活“人才引擎”,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这里,能够正常的看到,高水平的人才政策既要做好顶层设计,也要用好“真金白银”。进一步讲,就是要思人才之所思、想人才之所想,从人才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找准人才服务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例如,《实施意见》提出,“每年遴选10名左右烟台市产业技能领军人才,参照制造业企业博士标准给予最高10.8万元生活补贴和26万元购房补贴。”可见,住房交通、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人才牵挂的“关键小事”,就是人才政策要关注的“头等大事”。
同样重要的是,在逐步的提升人才政策吸引力的同时,还要拓宽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渠道,创新培养模式,抓好自主培养,坚持两条腿走路。《实施意见》要求全面实施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完善技能人才稳才留才引才机制,并对企业有效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以及自主培育的高技能人才给予一定资金奖补。
“奖补对象为我市16条重点产业链中有效开展自主评价的企业,按照评价等级和人数给予最高5万元经费支持。奖补对象为由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自主评价企业自主培育新晋升的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每人分别给予2500元、3000元、6000元和8000元一次性补贴,每家企业每年不超过10万元。”这一规定,体现了“因地制宜”原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只有“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才能够有效解决人才教育培训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两张皮”的问题。
清洁能源是烟台重点打造的标志性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成为推动烟台发展再创新高度的强大动力。烟台是全国有名的大学城,也是核电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2018年7月,山东省高校首个“核学院”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挂牌成立,培养了大批核电装备研发、核电站运营等复合型人才。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于今年11月19日,成立了全国核电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80多家单位加入共同体,实现政府、科研院校、企业的多方联合,为全市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12月22日,中国核学会核能综合利用分会在烟台理工学院解读了中国核学会个人会员入会政策,一大批大学生申请加入核学会
在这里,能够正常的看到,城市发展要确保教育内容与时代同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技术革新、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从而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基础,又能够敏锐捕捉行业趋势、勇于实干的高层次人才。此外,人才教育培训也要打开国际视野,积极拥抱世界。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对外开放始终是烟台最大的优势所在、希望所在、潜力所在。“因地制宜”加强国际人才教育培训、深化国际人才交流、打造优良人才生态,烟台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12月24日,正在烟台职业学院进行研学交流活动的下诺夫哥罗德国立语言大学的师生们,来到了烟台国际传播中心及胶东在线网络站点进行参观访学。
下诺夫哥罗德国立语言大学成立于1917年,迄今已过百年华诞,是俄罗斯当前仅有的两所国立语言大学之一,同时也是俄罗斯主要的翻译人才教育培训中心。烟台职业学院,作为烟台市第一所招收海外留学生的高职院校,已累计培养来华留学生400余人,建成巴基斯坦“班墨学院”,中巴、中马国际学院2所海外分校;在加纳、印尼、泰国等国家建设了14个海外培训中心(基地);与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30余所国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连续三年承担中国教育部“汉语桥”项目,开展“中文+技能”培训3000人次,为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贡献了“烟职力量”。
没错,我们从政策赋能、自主培养、因地制宜等维度看到了一座国际化城市的生机活力与发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