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7-12 20:54:28 来源:小9直播苹果下载 点击量:14次
6月6日,记者在焊光闪烁的昆山三一重机有限公司小型挖机智能化车间。繁忙的车间里,工人并不多。一个自重1.5吨的“大家伙”,被焊接机械手轻而易举地“拎”到离地2米的空中,揉面团似地翻转,以便焊接臂全方位焊接。这个机械手还能识别50多种铲斗规格,自行调整焊接距离和程序,一气呵成。
“过去焊这个,3个熟练工扑上去,要焊4个小时,连上厕所都小跑。就是焊完了,质量也不完全一样。现在机械手焊一个只要4小时,相当于3个工人的劳动量,而且电脑全程控制,质量稳定,不闹情绪。”三一重机小型挖机生产车间主任张世龙指着眼前一排整齐的5个机械手说,“这5个机械手,一天能做60台。”
谈到焊接机器人,三一重机总裁助理兼大挖公司副总经理柳洪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大挖动臂生产线台为例,两条生产线现在仅需两名机器人操作工,而以前人工焊接需要熟练焊工24名,等于每年节省22名工人。按技术工人年费用10万元计算,每年至少节省人工费220万元。
使用机器人也是被人逼的。熟练工人难找,是传统制造业面临的最大发展瓶颈。“工程机械行业订单大多分布在在上半年,1到5月,要完成全年一半以上的销售量,到6月份则进入淡季,这种特点也导致用工波动大。”柳洪文说,行业特性导致生产高峰期人工不足,低谷期工作量又不满。“最佳的解决方式便是实现生产自动化,用机器来取代人力。”
机器换人不仅降低了成本,也大幅度的提高了焊接质量。柳洪文介绍,三一重机于2012年起成立组织研究机器人应用,使挖机焊接自动化率提高了约30%。
张世龙还算了“健康账”和“劳动强度账”。过去人工焊,不仅戴口罩,还戴双层的,一天下来口罩如抹布。车间里焊雾弥漫,十步以外不见人,传统的焊接方式极易使一线工人罹患职业病。现在,机器人高空焊接,自带除尘、过滤、换气绿色装置,车间里环境污染指数达标,生产车间也环保了。
在车间里,工人张强正在回转支承螺栓装配工位上工作。该厂以前装配回转支承螺栓,用的是一把80斤的力矩扳手,拧紧一圈36个螺栓,需要10分钟,员工打一圈力矩下来很累,误差较大,而且疲劳作业往往易发生质量事故。现在,这个车间采用自动拧紧机,将螺栓装配时间缩短到5分钟,力矩精确,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质量。
机器增多了,人少了,多余的人去哪儿?留下的人又干嘛呢?张世龙说,像张强这样的熟练技术工人难找,因此,这些熟练工人有的留下了,有的去三一集团新工厂。“这些熟练工人经过培训,将他们从单纯的体力劳动者培养成智能化操作技术员,实现了个人的转型。同时,公司把节省下来的成本用于提高他们的待遇,工人工资就上去了,他们也愿意留下来,而这些工人将来就是公司竞争的法宝。”
柳洪文也说,机器是为人服务的,但机器也需要人来操作,随企业慢慢的变多地实现“机器换人”的自动化生产,简单的体力劳动者将越来越找不到工作机会,而那些能够操作机器的技术工人会慢慢的吃香。“也许将来会出现结构性失业,但这也正是社会进行劳动力升级换代的好时机。”
过去30年,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是以劳动力价格上的优势胜出。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和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今后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无疑是通过技术的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来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换言之,企业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或者生产率提高由此带来的效益提升的幅度要能赶上要素成本上升的速度和幅度,才有机会在转型升级中取胜。“机器换人”就是提高生产率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对于我国的制造业来说,实现机器换人面临三大问题。一是用谁的机器。我国在生产一般消费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并不明显。目前来看,机器换人主要还是用国外的机器来换人。而造成这种市场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的差距。二是换掉什么人,谁来操作机器。机器换掉的是出卖体力的操作工,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人。懂得操作机器的仍是技术工人。如果缺少技术工人操作维修这些先进的机器,最后也难以实现真正的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三是换下的人去哪里?因为机器换人,传统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将过剩,制造业将出现结构性失业。因此,在机器换人的过程中,要把产业升级与扩大就业统筹考虑,最好能够降低阵痛,增加就业渠道。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劳动者,都要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